中文高清无码高清乱伦,欧美成人人人97超碰超爽,全国能免费看黄的网站大全,亚洲精品少妇久久久久久

貴州家譜酒業有限公司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首頁 >> 百家姓 百家姓
發布時間:2016.11.25 新聞來源: 瀏覽次數:

謝姓:主要有兩個來源,任姓和姜姓。傳說中任姓謝氏至少已有3500年的歷史了,在“夏商周”三代之際幾乎湮滅。姜姓謝氏已有2800年的歷史了,發源于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金華東西謝營村,尊奉炎帝(姜姓)第六十三世申伯(西周末年)為得姓始祖。

謝姓最早活躍于河南南部。楚人滅申并遷謝姓族人于淮河上游,從此,謝姓族人開始了南遷的歷程,春秋時期,謝姓已經遷到山東、湖北、湖南等地。戰國時,擴展到四川和貴州并匯容到當地的少數民族。漢晉時謝姓已播遷到陜西、云南、貴州、江西、浙江等地。三國至南北朝時,謝姓家族成了天下最著名的家族之一。唐朝時,謝姓始入福建。到明朝開始進入廣東,并且發展到臺灣,成為東南地區的名氏大姓。

歷史上謝氏的主要聚集地有唐河、南陽、永昌、會稽、下邳、九江、章陵、陳郡、陽夏、康樂、東山、梅縣區、大埔等。

根據2013年百家姓排名,謝姓的人口已達到1000余萬,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79%。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廣東、江西、湖南三省,大約占謝姓總人口的36%,其次分布于河南、四川、福建、安徽、湖北、廣西、臺灣七省區,又集中了37%的謝姓人口。血型分布:O型占36.4%,A型占29.2%,B型占26.4%,AB型占8%,謝姓以郡望為堂號外,還有威懷、安晉、東山、寶樹堂號。

謝姓擁有南洋謝氏總會、泰國謝氏宗親總會、世界謝氏宗親總會等宗親會。

  • 始 祖 申伯

  • 得姓地 謝邑

  • 歷史名人 謝安謝靈運謝非



起源始祖

傳說中源于黃帝部落:“夏商周”三代之際幾乎湮滅

傳說中源于謝國,任姓,黃帝之后,屬于以國名為氏。至周朝亡國,其地為申伯封邑,申伯后人以國名為姓氏。黃帝之后的謝姓,在“夏商周”三代之際幾乎湮滅(三代之際微不見)。

  • 源于炎帝部落:現代謝氏公認的始祖申伯

源于姜姓,出自炎帝后裔申伯后裔的封地謝邑,屬于以國名為氏。申國王族子孫以地名為姓氏者,稱謝氏,是為河南謝氏,史稱謝氏正宗。現代謝氏族人絕大多尊奉申伯為得姓始祖。

  • 改姓直勒氏

隋末唐初文學家謝偃(599—643年) ,本姓謝氏,北朝改姓直勒氏,祖孝政,為北齊散騎常侍,復姓謝。

  • 復姓謝丘氏

源于姬姓,出自周宣王封支子的封地謝水,屬于以居邑為氏。西周時期,周宣王姬靜曾經封支子于洛邑西南的謝水之濱。到周平王姬宜臼東遷洛邑后,這部分族人也隨之東遷至龔邱(古兗州,今山東寧陽)。為了紀念故地,周宣王的庶子將新封的龔邱地方也稱作謝丘,后有一部份族人以居邑謝丘為姓氏,稱謝丘氏, 春秋魯有謝丘章。戰國以后再也不見史料記載。

  • 射、謝:通假字

在史籍《漢書》中,顏師古更認為:謝氏是射氏的一個分支。戰國墨家謝子(前331-前288),又作祁射子,山西省太原人。

東漢末,大鴻臚謝服,奉旨出征。天子以為將軍出征姓謝名服不祥,將其改姓射名咸。從此謝服及其謝子登、謝援便不再姓謝而姓射了。

  • 源于蒙古族漢化(有身份證區別)

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清時期蒙古諸部,屬于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清朝時期,一些蒙古部落在擺脫了厄魯特蒙古噶爾丹汗的控制后,歸附于滿清政權。清政府組建了蒙古八旗。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1. 蒙古族伯蘇氏,源出元朝時期蒙古別速惕部后裔,世居喀喇沁(今內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后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Beisu Hala。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謝氏。

  2. 陳蒙古八旗薩拉氏一支祖上薩拉·白達色,于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到遼寧丹東鳳城牛莊落戶,后取其名首字諧音漢字“白”為氏,薩拉·白達色的弟弟薩拉·黑達色則攜眷至丹東岫巖地區落戶,取漢字“謝”為氏,隸屬于鑲藍旗蒙古。今后裔散居于岫巖哈達碑、偏嶺、鳳城大堡、石城、寬甸長甸等地。

  3. 巴爾虎旗蒙古中的謝京氏族,原居喀爾喀地區,因遭受厄魯特蒙古噶爾丹族的迫害,率巴爾虎族萬余人南下,游牧于今河北張家口一帶。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經清廷準議,全族移駐盛京(今遼寧沈陽),其中一部分族人駐守丹東鳳凰城、岫巖等地并獨豎一旗,稱蒙古九旗。取原姓首字諧音漢字“謝”為氏。

  4. 蒙古兀良合部的錫勒朱徳氏族、哈日瑪赤氏族,在清朝中葉以后亦多冠漢姓為謝氏、邢氏。

  • 源于滿族漢化(有身份證區別)

源于滿族,出自明朝時期女真諸部,屬于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1. 滿族薩察氏,亦稱沙岔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撒鏟部,以姓為氏,滿語為Saca Hala,漢義“頭盔”,世居瓦爾喀渾春(今吉林琿春)、長白山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姓為謝氏、隗氏、白氏、魁氏等。其中,謝氏為乾隆大帝欽賜之姓,專用于具有官身之薩察氏族人。

  2. 滿族沙拉氏,亦稱薩加拉氏,滿語為Sala Hala,世居瓦爾喀(今南自長白山、圖門江以北,北自黑龍江下游烏扎拉地方以南,東海岸則至俄羅斯濱海地區南部)等地,后多冠漢姓為謝氏、邊氏、查氏、沙氏、程氏、山氏、白氏等。

  3. 滿族蘇拉喇氏,亦稱松佳拉氏,滿語為Sulara Hala,世居黑龍江流域,后多冠漢姓為謝氏、松氏等。

  4. 滿族錫爾馨氏,亦稱謝京氏,源出元朝時期女真錫爾沁部,以姓為氏,滿語為Sirhin Hala,世居和托阿拉(今遼寧新賓永陵鎮),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漢姓為謝氏、金氏等。


遷徙傳播


遷徙



巫謝人、謝水流域的傳說

謝原來是巫師的名字,在巫咸國中生息繁衍了數千年,其后商朝遷都于耿(今河南溫縣),巫咸國的一部分人也南遷于謝水流域(今河南洛陽)。

巫謝人定居謝水流域后,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已成為中原地區一支不容忽視的勢力,至西周建國以后,為了在洛陽一帶安插親信勢力,他們被作為西周的異姓臣民從謝水一帶遷出,沿秦嶺東部的熊耳山和外方山南下,到達南陽附近的泚水、謝水流域,并最終在那里定居下來。


先秦時期

南申國滅亡后,末代申伯謝預之子謝昌俊歸順楚國,

被封為大司馬。此后,謝氏家族世世代代在楚國身居要職。戰國前期,楚簡王設立蘭陵縣(今山東蒼山縣西南蘭陵鎮),任命謝珽為蘭陵縣首任令尹,該地因附近山陵蘭草繁茂、蘭花芳香而得名。 后代先后遷往山西、湖南、四川、浙江等地,墨家思想家謝子是關東祁(山西省太原)人,魯國人孟孫之家臣謝息生活在今山東曲阜一帶。


秦漢時期

秦尚書、武德將軍謝武,夫人王氏、邱氏、劉氏、駱氏、徐氏、張氏,子三十六人,散居天下。其中第十五子謝秉槐(劉氏所生之第三子),西漢初期擔任儒林郎、尚書太尉,負責軍隊和政府的日常經濟開支。謝秉槐之子謝堂,在漢文帝、漢景帝年間擔任將軍、中大夫。謝堂之子謝瑛,漢武帝年間擔任中郎將,在抗擊匈奴的戰場上屢立戰功。西漢時的謝殷封章鄉侯(湖北荊門西);西漢九卿謝堯是河南省南陽人,新朝大臣謝囂、謝暹、謝丕祖孫三代是河南陳郡寧平人。

綠林軍領袖謝躬是河南南陽人;赤眉軍領袖謝祿是山東臨沂人;公孫述的大司馬謝豐是扶風茂陵(今陜西興平)人,東漢名士謝甄、謝廉(12歲上洛陽太學)都是汝南召陵(河南郾城東)人;謝弼是東郡武陽(山東莘縣)人;謝該是南陽章陵(湖北棗陽南)人;東漢隱士謝季孝是汝南慎陽人;《毛詩》學者謝曼卿是扶風平陵(今咸陽秦都區平陵)人 ;光武帝兒子淮陽王劉延大舅子謝弇是淮南人;東漢平鄉侯謝安是下邳人;清河相謝暠是信陽人;東漢大臣、侍中謝憚、謝篤、謝宓三兄弟是陳郡圉縣(今杞縣圉鎮)人。


魏晉南北朝

謝氏在東漢以后,成為望族,世稱“崔盧王謝”,為“四海大姓”之一。尤其到了東晉,家世更為顯赫,宰相謝安、都督謝石,名將謝玄均出自一門。謝石是謝安三弟,謝玄是謝安侄子。謝家三杰在中國軍事史上,導演了一出以少勝多威武雄壯的大戲――淝水之戰。

至晉朝,謝氏開始進入浙江、江蘇、安徽、江西、福建等省的一些地方。這些地方的謝氏,有的直接從祖根地遷入,有的則是間接而來,他們植根于江南,不斷發展壯大。謝纘、謝衡、謝裒、謝鯤、謝尚、謝安、謝萬、謝玄、謝晦、謝靈運、謝惠連、謝朓、謝景仁、謝貞等都是陳郡陽夏人。當地謝氏家族集中在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有謝夷吾、謝煚、謝承、謝淵、謝崇、謝勖、謝敷、謝斐等。


唐、五代時期

唐朝至五代,由于朝廷調遣、征戰、兵燹等原因,中原地區幾次向南方,尤其是向閩越地區大移民,居住在謝氏祖根地河南的謝氏,每次都有族人加入移民行列。唐朝的謝偃是衛州衛人,其地即今河南浚縣;謝方叔是威州(今四川省理縣)人,五代時的謝瞳、謝文節都是今福建福州人。


遷徙



宋時期

宋代的謝濤、謝絳是浙江省富陽人,謝履是福建惠安人,謝季成是福建晉江人,謝良佐是河南上蔡人,謝逸是江西臨川人,謝勛是福建建安人,謝諤是臨江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南)人,謝折賢是福建仙游人,謝翱是福建蒲城人,謝枋得是江西弋陽人,謝深甫是浙江省臺州臨海人。


元時期

元代時期,謝姓的記載再度陷于低谷。見于史書記載的也只有六部尚書謝讓、謝端、謝一魯、謝伸溫、謝應芳和謝睦歡等人,即使加上見于其他書中的謝景章、謝俊民、謝暉等著名人物,其總體數量也依然難以與此前的宋代相比。


明時期

謝徽是長州(今江蘇省蘇州)人,謝肅是浙江上虞人,謝璉是福建龍溪人,謝綬是山東樂安人,謝鐸是安徽太平人,一品大學士謝遷是浙江余姚人,謝榛是山東臨清人,謝有儒是湖北蒲圻人,謝杰是福建長樂人,六部尚書謝升是山東德州人,狀元謝一夔江西撫州人。


清時期

謝濟世是廣西全州人,謝清高是廣東嘉應(今梅州)人,御史謝振定是湖南湘鄉人、六部侍郎謝墉是浙江嘉善人,謝朝恩是四川華陽人,謝家福是江蘇吳縣人,謝寶勝是安徽壽州人,謝啟昆是江西南康人,謝家樂是浙江錢塘人。由于謝姓主體早在秦漢時期已遷離北方,雖經歷東晉、隋唐的北方地區戰亂,但對謝姓的傷害相對要輕。在中國歷史上幾次大遷移中,謝姓向南、西南和東南遷移,在南方穩定地長足發展。


海外分布


明初入臺灣

明熹宗天啟年間(1621-1627年),福建南安人鄭芝龍與顏思齊設寨于笨港(今臺灣北港),鄭芝龍曾多次招徙福建漳州和泉州沿海的漢人,渡海到臺灣墾荒。漳、泉二州有不少謝氏人加入拓墾行列,成為最早入臺的謝氏移民。鄭芝龍之子鄭成功,被南明永歷帝封為廷平郡王,率領將士數萬人入臺,經過八個月的戰斗,臺灣于清康熙元年回歸祖國懷抱。

鄭成功的部下有個謝賢,任工官,還有個謝巖,任州官,他們二人于公元1664年前后到達臺灣,是有名可查考入臺最早的謝氏人。鄭氏父子主臺期間,閩、粵人大批徙居臺灣,浙江省上虞縣人謝大周(1621-1678),1656年加入張煌言部,1662年隨鄭成功部移民臺灣高雄,逝世后葬在新豐區埤仔頭。還有一位謝氏人,來臺后輾轉定居于如今的桃園市。清朝政府領有臺灣后,謝氏族入臺者絡繹不絕。有文獻記載的謝氏入臺及在臺的活動即有將近二十起。


香港和澳門

他們大多是歷史上的廣東謝氏移民,有很大一部分屬于客家人,也有不少其他地區的謝氏族人陸續遷到這里居住,進一步擴大了謝氏族人在這里的隊伍。另外,他們也像生活在臺灣的謝氏人一樣,活躍在當地的政治、經濟、文教等領域,并且為了加強同姓宗親之間的聯系,還成立有謝氏宗親會,并與總部設在臺灣的世界謝氏宗親總會保持著密切的聯系。


海外

主要分布在東南亞,歐美,大洋洲等地。南宋時的謝升卿遷往安南(越南)做駙馬,兒子陳日煚成為陳朝開國皇帝。明英宗天順年間(1457—1464),福建省長汀人謝文彬,因取鹽下海,飄泊至暹羅國(今泰國),留居該國,官至坤岳(學士)。明神宗萬歷庚子年(1600年),福建廈門海滄謝氏有人乘船南渡,到呂宋(今菲律賓群島中的呂宋島)謀生。清朝至近現代,有更多的謝姓人走出國門,飄洋過海。

泰國有謝易初、謝國民、謝慧如、謝樞泗、謝其昌、謝伯誠等。 印度尼西亞有蘭芳共和國(加里曼丹)第八任大總統謝桂芳、謝建隆、謝建智、謝建友等。美國有著名學者謝益謙、舊金山華人權益促進會執行主席謝國器等。澳大利亞有祖籍廣東開平的飛艇發明家謝纘泰。蘇里南有財政部長謝欣。


人口分布

謝姓是中國第二十四位大姓,在廣東、江西、湖南最有影響。謝姓人群大約占了當代人口的0.72%,即每10000個中國人中姓謝的人至少有72個,總人口大約在870萬。

謝姓最早活躍于河南南部。楚人滅申并遷謝姓族人于淮河上游,從此,謝姓族人開始了南遷的歷程。春秋時期,謝姓已經遷到山東、湖北、湖南等地。戰國時,謝姓一支移民四川。漢晉時謝姓已播遷到陜西、云南、貴州、江西、浙江等地。三國至南北朝時,謝姓家族成了天下最著名的家族之一。唐朝時,謝姓始入福建、廣東,成為東南地區的著姓。明初入臺灣。由于謝姓主力早在秦漢時期已遷離北方,雖經歷東晉、隋唐的北方地區戰亂,但所受的傷害相對要輕。在中國歷史上幾次大遷移中,謝姓向南、西南和東南遷移,在南方穩定長足地發展,尤其在宋、元、明時期,謝姓在贛閩浙粵湘蘇六省繁衍最盛,最終形成了今天典型的南方大姓。

宋朝時期(公元960—1279年),謝姓大約有40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52%,排在第三十九位。謝姓第一大省是浙江,約占全國謝姓總人口的13.7%,占浙江總人口的1%。謝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河南、福建、江西、湖南和四川,這六省謝姓大約占全國謝姓總人口的73%;其次分布于安徽、廣東、廣西,又集中了20%。全國形成了以川湘、贛浙閩、豫皖、兩廣為中心的四大塊謝姓聚集地,而華北地區是當時謝姓人口稀少的地區。

明朝時期(公元1368—1644年),謝姓大約有79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85%,為明朝第二十一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謝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要高得多,600年中謝姓人口純增長率高達98%,人口凈增加一倍。謝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25.4%)、福建(17.6%)和浙江(12.7%),這三省謝姓大約占謝姓總人口的55.7%;其次分布于廣東(6.6%)、湖南(6.2%)、江蘇(5.7%),這三省的謝姓又集中了18.5%。江西一躍成為謝姓第一大省,占江西省總人口的1.5%。東南和南方地區的謝姓在這600年中有了穩健的發展。宋、元、明期間,謝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向東南和南方地區遷移,而四川地區謝姓人口主要向兩廣和湖南地區流動。全國重新形成了贛浙蘇、川湘、粵閩三大塊謝姓人口聚集地區,重心進一步由北向東南部轉移。

當代謝姓的人口已達到864萬,為全國第二十四位大姓,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72%。從明朝至今600年中謝姓人口由79萬增到864萬,增長了11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萬,當代的人口按12億計,人口增長了13倍。謝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低于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這1000年中謝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廠”形態勢。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廣東、江西、四川三省,大約占謝姓總人口的36%;其次分布于湖南、河南、浙江、江蘇、湖北,這四省又集中了29%。廣東為謝姓第一大省,占全國謝姓總人口的13.2%,占省總人口的1.5%。全國的謝姓分布以粵東為中心,向北、西、東三方向輻射,謝姓人口逐漸減少,華北和東北地區少見,西北罕見。在近600年期間,謝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很大的區別,由東南部向中原、華北有一定的回遷,向西和南部地區的回遷十分強勁,已經大于由北向東南和南方的遷移。

謝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粵瓊桂、湘贛閩臺、湖北大部、浙皖南部、川渝東部,謝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9%以上,有的達到2.4%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6%,居住了大約60%的謝姓人群。在云貴川大部、重慶南部、陜甘豫南部、湖北北部、安徽中部、浙江北部、上海、江蘇南部、黑龍江和內蒙古北端的連接地區,謝姓在當地人群中的比例一般在0.6%--0.9%,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5%,居住了大約21%的謝姓人群。


郡望堂號

  • 郡望

《徐孝穆集箋注》六卷(陳徐陵撰、清朝吳兆宜注)記載了魏晉南北朝以來謝氏家族的十二大郡望:

漢晉以來,謝氏見于史冊者以陳郡、會稽為盛,陳郡本支載在《陳國陽夏謝氏譜》,會稽山陰則亦難譜,僅就知者譜也。夷吾為山陰之始,蓋山陰之祖。其后則有譚、贊、淵、厷、煚、承、崇、斐、秀等俱仕吳;端、風、奉、聘、輶、勝、沉、敷(隱)等俱仕晉,;達仕梁而歧、嶠仕陳。兩族以外可見者尚有:一曰南陽,則有宛與章陵,宛有景仕吳,章陵有該仕漢。二曰馮翊,蓋北地扶風一族也,扶風有謝服,漢末為為將,改為射咸,其子孫則有堅、援仕蜀。三曰下邳則有安仕漢,四曰汝南則有甄、廉、季孝俱仕漢,五曰東郡則有弼仕漢,六曰彭城則有慈仕吳,七曰九江則有曼卿善毛詩仕漢,八曰廬江有奇仕魏,九曰牂牁則有暹仕漢,十曰敦煌則有艾仕前涼。

  • 堂號

謝姓以郡望為堂號外,還有威懷、安晉、東山、寶樹堂號。“威懷”和“安晉”的堂號出自東晉名臣謝安,謝安名望很高,才氣超人。桓溫夢想篡位,扣押謝安,要求他合作,謝安堅決不屈服。桓溫失敗后,皇上拜謝安為尚書仆射,淝水之戰,謝安與其侄子謝玄以少用多,擊潰苻堅大軍,使晉朝轉危為安。謝安的忠誠和威風使朝廷上下、外國邦聯都敬佩他、懷念他、懼怕他。這就是“威懷”和“安晉”堂號的來歷。

陳留堂

是謝姓最早發祥地,也就是現在河南省陳留縣。

會稽堂

是謝姓在東晉時期的根所地,也是秦朝的郡名,包括江蘇省東部和浙江省西部。

東山堂

東山位于浙江省上虞縣之西南,在晉室謝安末出任征討大都督前隱居所在地,山上尚有薔薇洞、池屐池等遺跡。另在浙江臨安之西 ,及江蘇省江寧之北各有 一座東山,當謝安征討玁狁建功后,曾在江寧之東山修建別邸,迄今江寧東山山頂仍有一寺廟古跡,寺中祀奉為謝安遺像。

寶樹堂

晉朝孝武帝駕臨謝安官邸,見其庭園中有 一株雄傳大樹,長得青翠茂盛,當時孝武帝指著大樹對謝安言道:“此乃謝家之寶樹。”謝氏以“寶樹”為堂號,由來在此。《晉書·謝玄傳》:“與從兄朗俱為叔父安所器重,安嘗戒約子侄,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玄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于庭階耳。”后來唐代文人王勃撰《滕王閣序》,文中就有“非謝家之寶樹”之句。


圖騰文化

謝姓圖騰

在甲骨文中,謝字像一人拉弓箭之狀,古時謝、射兩字通用。因此,謝人是一支善射的氏族,以謝命族名和地名,最終形成國家。謝,也是一種龜,頭昂著行走。而低著頭行走的龜,稱為靈。推測在古謝之地曾出產頭昂著行走的龜,因以謝命地名,進而形成城堡,最后發展為國家。最初的居民稱為謝人,謝人最初的原始圖騰是龜。


家譜文獻

謝家最早見于記載的家譜,是南朝人劉孝標注釋《世說新語》時引用的《謝氏譜》,其中又分為《陳郡陽夏謝氏譜》和《會稽山陰謝氏譜》兩種。前一種家譜在書中共引用七處,后一種引用一處。從全部引文綜合分析,這兩種家譜的基本內容,包括東晉時兩族謝氏人員的名諱、字號、承屬關系、官爵、姻婭、子女、子女婚配等等。當時的社會特別重視譜牒,不僅朝廷選官要查尋家譜,而且社會上嫁女擇婿也要以家譜為據。為防止假冒,國家還專門成立有家譜局,社會上也有專門編撰和研究譜牒的世家。所以謝氏最早的家譜,有可能是根據謝氏提供的資料由官府修成的,時間最早不會超過東晉建國以后。《世說新語》所引用的《謝氏譜》,大概出自當時的官譜。至于《隋書·經籍志》中收錄的《謝氏譜》十卷,則是另外一種性質的家譜,即可能出自謝氏族人之手。但遺憾的是今天已經無法看到了。目前所見謝氏最早的一部完整家譜,是宋朝人汪藻根據《世說新語》和魏晉南北朝及隋朝史書編輯的《世說·陳郡陽夏謝氏譜》。全譜包括世系表、正文、別族、人名考補四個部分,收錄三國至隋陳郡謝氏94人,附錄會稽謝氏4人。這部家譜的現存最早刊本,藏于日本,與宋本《世說新語》汪藻《敘錄》放在一起,近年曾以珂鑼版影印的形式與《世說新語》聯合發表。

至2008年3月,中國已發現共有謝氏族譜1000多部,其中臺灣檔案機構藏譜目錄168部,泰國2部,藏于民間未發現的族譜應數量應在1萬冊以上,可見謝氏譜牒資料是相當豐富的。這些族譜,存有宋、元、明、清及近現代名人作的序數十篇,其中著名的有宋代《蘇公老泉贈謝氏譜序》、黃庭堅《謝氏世譜序》、蘇軾《謝氏宗譜譜序》、朱熹《謝氏宗譜序》、彭龜年《謝氏舊譜序》、文天祥《江西信州疊山謝先生譜序》、謝枋得《修輯族譜原序》及當代著名女作家冰心為福建長樂謝氏宗譜所寫的序。


宗祠對聯

  • 四言

系承申伯;源出洛邑。

——全聯典指周宣王時,為申伯作邑于謝,后為氏。

庭生玉樹;世濟鳳毛。

——上聯典指東晉名將謝玄,”下聯典指南朝齊陽夏人謝超宗.

烏衣望族;鳳羽名流。

——上聯典出烏衣在江蘇省江寧東南,南朝宋謝弦微等望族居烏衣巷。下聯典指南朝宋詩人謝靈運之孫謝超宗,陳郡夏陽人。好學有文辭,帝大嗟賞,曰“超宗殊有鳳毛,靈運復出矣”。

程門道學;江左風流。

——上聯典指北宋謝良佐,為理學家程頤四大弟子之一。下聯典指晉謝安,風流灑脫,人稱風流宰相。

托傭復仇;蔽障解圍。

——上聯典指唐謝小娥,改男裝托傭仇家,手刃仇人,報殺父殺夫之仇。下聯典指東晉謝安侄女謝道韞聰慧有才名,曾以青綾步障自蔽,為小叔解圍.

忠義兩盡;節孝雙全。

——上聯典指南宋謝枋得,拒仕元,絕食而死。下聯典指清謝萬程,居唐縣,家貧不能葬父,妻賣身葬翁,郡丞感其孝,縣旌“節孝雙全”。

南邦世澤;東晉家鄉。

——此聯為廣東省龍川縣龍母鎮洋田村謝氏祠堂聯。

東山世第;西晉家風。

——此聯為謝氏宗祠東山堂通用堂聯。

  • 五言

淝水震北寇;宣城驚南文。

——此聯為河南省南陽市東謝營村謝氏宗祠聯。

決心扶世運;翹首望神州。

——謝覺哉撰謝姓宗祠通用詩句聯。

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

——抗日戰爭時期民族英雄謝晉元自題聯。

知足知不足;有為有弗為。

——當代女作家謝琬瑩(冰心)自題廳堂聯。

  • 六言

治法輕能退谷;文章美若疊山。

——上聯典指清代教諭謝金鑾,字退谷,下聯典指宋代進士謝枋得,號疊山。

  • 七言

東山系望于蒼生;西堂自夸夫奇夢。

——上聯典指東晉政治家謝安,字安石,早年隱居東山,人為之語曰:“安石不出,如蒼生乎。”下聯典指南朝宋·謝靈運,嘗在西堂思詩不就,忽夢見族弟惠連,得“池塘生春草”句,大以為工。

東山絲竹陶情早;春草池塘得句新。

——上聯典指東晉大臣謝安,下聯典指南朝宋詩人謝靈運.

龍煙縹緲烏衣室;鳳燭輝煌寶樹堂。

——安徽省懷寧縣受泉村謝氏祠堂聯。

江左稱風流宰相;程門重道學先生。

——上聯典指晉代宰相謝安,每游必以歌妓自隨,時人謂“風流宰相”。下聯典指北宋學者謝良佐,學者稱上蔡先生,曾從程顥受學,后卒業于程頤,程門四大弟子之一。

寶樹堂前觀風舞,烏衣楷上看龍飛

——佚此聯維湖南衡南縣硫市鎮慶瑞村謝氏祖厝聯。

相業古今三太傅;家聲吳越一東山。

——河南省南陽市謝營謝氏家祠聯。

曹子有才稱八斗;倉師無字不千斤。

——江綬珊撰廣東省肇慶市茅坡謝氏宗祠聯。聯首嵌房名“曹倉”。

明代工官居首府;元朝鼎甲及第家。

——此聯為福建省永春縣坑仔口鎮魁斗村謝氏祠堂聯。

鳳毛儀世風流遠;玉樹生庭物色佳。

——此聯為福建省永春縣坑仔口鎮魁斗村謝氏祠堂聯。

  • 八言及以上

施障解圍,曾傳才女;托傭誅盜,群仰勇娥。

——上聯典指晉謝道韞。下聯典指唐謝小娥。

絕粒元都,忠義兩盡;懸旌唐縣,節孝雙奇。

——上聯典指南宋謝枋得。下聯典指清謝萬程。

詩思神奇,忽夢西塘青草;志趣高尚,醉臥東山白云。

——上聯典指謝靈運夢中得“池塘生春草”佳句。下聯典指晉宰相謝安“寓居會稽,放情丘壑”事。

誄擬芙蓉,藻思挹鳳毛之彩;賦志鸚鵡,風華裊藍王之煙。

——上聯典指宋·謝超宗。下聯典指謝弘微子謝莊,七歲能文,文帝見而異之。嘆曰:“藍田生玉,豈虛也哉”。

近傍碧溪潭,光照臨風玉樹;遠懷烏衣巷,派分當日金陵。

——此聯為安徽省青陽縣謝家村謝氏宗祠聯。

姜水源長,伯祖啟航,陳留始發;東山地沃,安石興苗,寶樹成蔭。

——此聯典出謝姓郡望之“陳留堂”、“東山堂”、“寶樹堂”堂號典故(參見上《謝姓宗祠門楣題辭·注釋》)。

黃蕉丹荔嶺西多,祀祖敬宗,應念我同姓;文德武功江左盛,承先啟后,毋忝爾所生。

——謝康撰謝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城縣東泉圩謝氏宗祠聯。

胥宇兆鹿眠,紀當年斬棘,丕基肇啟創垂志事;斯堂恢鴻緒,詒奕世告虔,入廟永昭尊敬儀容。

——此聯為福建省永春縣坑仔口鎮魁斗村謝氏祖厝聯。

先人有燕翼貽謀,無論為文德為武功,承紹允推賢子弟;地勢得象山靈秀,從此產英雄產豪杰,勛名彪炳泰東西。

——蔡元培為江西省贛縣夏府村謝氏宗祠敦五堂撰聯。


字輩排序

全國通譜字輩排行

福建閩侯謝氏字輩:“喜添元世一文廷國君兆仲仕日向”。

福建惠安謝氏字輩:“昆肇文思仕居建承宗定士邦英謹希順志興發慶友雙和平濟世忠孝傳家”。

福建寧化謝氏字輩:“文得子宗宇喬宸祥憲朝顯世賢逢良士應時起榮華望日崇”。

福建漳浦謝氏字輩:“恩慶為良才東山久萬錦文錫世道永汝時孔敏達寶樹成瑞連江左聲名遠南邦德澤長還基承繼紹百代盛流芳”。

福建邵武謝氏字輩:士尚崇先志,明英敬祖揚,詩書言寶澤,忠義友文芳

臺灣疊山公派謝氏字輩:“奠賢益樸友振騰天福文亭鳳日朝陽錦龍從清云上致立久光科甲仕鴻恩”。

臺灣興公謝氏字輩:“弘開景運長韶文祖德光貝振蜚聲烈燮世有書香”。

臺灣宏獻公派謝氏字輩:“承繼南邦曾孫恢祖德栽植寶樹蘭桂發天香”。

湖南寧新謝氏字輩:“光昌興宗德富貴古流傳”。

湖南澧縣謝氏字輩:“合立新派:上紹祖先志,代承圣朝光,家傳正學體,盈庭慶隆昌;

續 派:福壽長生樂,詩書永世香,修身全孝道,華國有文章”。

湖北棗陽謝氏字輩:“立修懷德遠倫正澤會長學典定中道運開永克昌”。

湖北隨州謝氏字輩:“懋修倫常昭訓萬紀蘭玉長榮賢才濟美詩書流傳家澤永遠”。

湖北武漢謝氏字輩:“貴啟東朝,君臣春永;支致仕亭,道德仁文;洪華玉印,正大光明”。

河南光山、新縣、羅山、息縣、固始、商城一帶謝氏字輩:“中耐成聯芳紹復煥其章汝克昭明德慎守爾彝常雍熙延祖憲啟迪壽熾昌國家資屏翰勛名耀前光”。

河南謝氏一支字輩:“兩本洪洞綿世澤東遷永邑振家聲”。

四川榮縣謝氏字輩:“永世仁德茂久遠益傳芳敏達英才顯瓊琳佩玉堂”。

四川岳池謝氏字輩:“天國朝嘉有永茂芳平治世澤鐘靈運寬仁德義長玉樹延先緒榮華萬代昌”。

廣東謝氏一支字輩:“士崇文學道德才華曰圣維彥汝克紹嘉應元啟裔宏宗世遐”。

廣東江門市新會區周郡謝氏字輩:“學修明新善 期立德功言 壯行贊以育 子孫奕世傳”

廣東江門市新會區賢溪謝氏字輩:“孔興圣裔,周國賢相,芝蘭玉樹,奕世榮昌”。

廣東連平陂頭謝氏字輩:“復延丕泰景,遠紹恩澤弘,廷蘭蕃衍運,玉樹奕世芳。垂統宗恭大,貽謀祖德長,鴻猷光晉代,俊業煥綿揚。文明家必茂,福壽冠華章,立志乾振盛,國思全榮昌”。

江西弋東謝氏字輩:“余烈暖林野眾芳揖蘭蓀德暉映巖足勝賞延高原遠水昭匹練因晴見吳門器有成形用功資造化元”。

廣西橫縣謝氏字輩:“宏植基緒錫履南邦根本孔固技業蕃昌培成寶樹蔚為棟梁文經武緯家國之光克承前烈長發其祥”。

江浙長江一帶建寧遷來謝氏字輩:“希君永應日晉朝家風振明世祖澤長人才常蔚起仕績慶繁昌。”

陜西謝氏一支字輩:“鼎世有元玉曰仁裕俊英克賢承先德宏業紹鳳鳴經國繼永盛成家道益明懋才開景遠啟秀慶隆平”。

謝氏一支字輩:“良士先學書英家善治鑄維國建成安春喚俊柏樹忠義傳芳遠民勇全新富守本慶振興榮華順天孚”。

重慶巴縣謝氏(始祖謝錫瓚,乾隆年間廣東興寧遷往重慶巴縣):日吉錫朝開,定仕國家才。寶樹增輝遠,鼎盛列三臺。祖德宗功大,先芬福蔭長。詩書傳美業,孝友重倫常。仁義禮智信,誠正守天良。修齊達平治,體用全宏綱。本厚華益茂,源清流自芳。各賢繼泰運,昭代發祥光。龍興同鳳舉,玉潤連金相。經文謀進化,耀武慶安邦。群民思惠澤,勛獻易明揚。富貴聲榮顯,康樂永壽昌。

山東省菏澤市曹縣謝氏:本支祖揮公之先由金陵遷鎮江丹徒,自鎮江分支:一遷河南南陽,一行山東單縣,一還金陵;指揮公明成祖時獲駕北來,遂家于曹。

山東菏澤曹縣謝氏一支字輩:鉅銘錫釗錦桂桐樹松楨濟淇激濰海炳煉煥炘烽 坤坊培圾增 取于金木水火土。

山東菏澤曹縣安才樓謝氏一支字輩:京周頌良翰,江甸紀成功;霖沛東山雨,成揚西夏風。


姓氏名望

朝代

姓名

 

生卒年

 
籍貫 主要成就 備注
東漢
  
謝夷吾
  
待考
  
會稽山陰
  
大臣
  

晉朝 
  
謝鯤
  
281~323
  

名士
  
謝安之伯父
  
東晉
  
謝尚
  
308~357
  

名將
  
謝鯤之子,謝安從兄
  

謝安
  
320~385
  

名臣,淝水之戰運籌帷幄者
  


謝萬
  
?~361
  

名士
  
謝安之弟
  
東晉
  
謝玄
  
343~388
  

名將,淝水之戰前線作戰者
  
謝安之侄
  
東晉
  
謝道韞
  
349~409
  

女詩人
  
謝安侄女,安西將軍謝奕之女,王凝之之妻
  

謝琰
  
352~400
  

名將
  
謝安次子
  
南朝
  
謝靈運
  
385~433
  

文學家
  
謝玄之孫
  
南朝
  
謝惠連
  
407~433
  

文學家
  
謝靈運之從弟
  
南朝宋
  
謝莊
  
421~466
  
陳郡陽夏
  
大臣、文學家。曾官至吏部尚書
  
謝弘微兒子,大謝的族侄
  

謝朓
  
464~499
  

名士
  

南朝齊梁間
  
謝赫
  
479~502
  

畫家、繪畫理論家
  
善作風俗畫、人物畫,著有《古畫品錄》,為中國最古的繪畫論著
  
隋朝
  
謝映登
  
待考
  

瓦崗軍領袖
  

南宋
  
謝深甫
  
1139~1204
  
臺州臨海
  
大臣。歷官知參知政事、右丞相,封魯國公
  
理宗皇后謝道清為其孫女
  
明朝
  
謝遷
  
1449~1531
  

大臣。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
  
歷經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和劉健、李東陽并稱余姚三“閣老”。
  
清朝
  
謝清高
  
1765~1821
  
嘉應州
  (今梅州)
航海旅游家。有中國的馬可波羅之稱,著《海錄》
  

謝子遠
  
待考
  
汀州
  
將領
  

謝聲鶴
  
待考
  

著《雪溪詩集》
  

謝穎蘇
  
1811~1864
  

著《北溪剩稿》
  

謝琯樵
  
1811~1864
  

書畫家
  

謝浣湘
  
1801~1871
  

女詩畫作家,著《謝浣湘詩存》
  


謝庸
  
1832-1900
  

中新友好協會會長。著《赤竹坪詩集》
  


謝覺哉
  
1883~1971
  
湖南寧鄉
  
無產階級革命家,新中國司法制度奠基人
  


謝俠遜
  
1888~1988
  
騰蛟鳳巢
  



謝珂
  
1892~1974
  
河北徐水
  
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第五集團軍參謀長
  


冰心
  
1900~1999
  
祖籍湖北咸寧
  
現代文學巨匠。
  


謝升標
  
1903~1938
  
浙江臨海
  
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蘇浙皖邊區游擊司令
  


謝承瑞
  
1905~1937
  
江西南康
  



謝晉元
  
1905~1941
  

抗日戰爭中的著名軍官
  


謝富治
  
1909~1972
  
湖北黃安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上將
  


謝希德
  
1912~2000
  
福建泉州
  
固體物理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謝有法
  
1917~1995
  
江西興國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中將
  


謝晉
  
1923~2008
  

華語電影導演
  


謝光
  

江蘇宜興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中將
  


謝非
  
1929~
  

  陸河 

  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廣東省委書記。


謝華安
  
1932~1999
  
龍巖
  

  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院長,農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委


謝建東
  
1941~
  
廣東高要
  
  

  中國國民革命軍二級陸軍上將


謝旭人
  
1945~
  
寧波
  
原財政部部長
  

1947~
  
謝國忠
  
1960~
  

《財經》特約經濟學家、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長
  


謝敦毅
  
1979~
  
福建東山
  
書畫家
  


謝霆鋒
  
1980~
  
香港
  
歌手、演員
  


謝娜
  
1981~
  

演員、歌手
  


謝赫
  謝智鵬 
1984~
  1991
青島
  安徽
棋手
  舞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