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姓:是由戰國時期齊宣王少子田通受封于平原陸鄉(今山東平原縣境內)因以得姓。
陸姓當今分布極為廣泛,以江蘇、廣西、廣東、浙江、上海較多。陸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198位。陸姓在2006年中國姓氏人口排名第70位,總人口大約近420萬。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31%。
郡 望 河南郡 平原郡 吳郡
堂 號 新語堂 懷橘堂 仰賢堂 三聽堂
姓氏名望 陸游、陸九淵、陸定一、陸毅
得姓地 山東平原縣
源流
始祖陸通公像
陸姓的源頭主要有四股:顓項、媯姓、允姓和他族改姓。
1、出自顓項:據說,顓項之子稱的族人分布在今河南東南汝河地區。稱之子老童,老童之二子黎、吳回在高辛氏時代先后任祝融氏(古代掌管火種的首領之稱謂,代表著在氏族中的極高地位和權力)。
2、出自媯姓(姚姓媯姓->媯姓陳氏->媯姓田氏->媯姓陸氏):戰國時,齊宣王(公元前319-公元前301年在位)封少子田通于陸鄉,子孫以陸為氏。陸鄉即古陸終氏的居地,今山東陵縣。媯姓陸氏也有2300多年的歷史。
3、出自允姓:西周末,西部允姓戎人一支進入秦嶺北的駱谷。此地為陸終氏的始居地區,陸終之長子名昆吾,居于駱谷的戎人取陸終昆吾之簡稱為陸昆,因變音為陸渾,史稱陸渾戎。在春秋初陸渾戎一支東遷到河南西部洛水上游,在今河南嵩縣東北伏流城北建立了陸渾國。春秋時期公元前525年,晉頃公滅陸渾國,子孫遂以國為氏,稱為華夏一份子。
4、出自他族改姓:古代陸姓起源,除了主要以陸通為始祖的“平原之陸”外,還有因北魏孝文帝時期推行改革,由鮮卑族步六孤氏改姓所致,稱“河南之陸”。
先秦時期陸姓活動在陜西、河南、山東、湖北地區。
漢朝時陸姓已經播遷到江西、江蘇、安徽、湖南、河北、浙江等地。陸表生子陸穰,陸穰生子陸恢。
兩晉時期,又分出陸姓諫議分支。到南北朝時,南北兩地的陸氏人口得到了大規模的發展。
唐朝初期,中原地區出發的南下大移民,陸姓首次進入福建,進而向廣東移民。
宋朝時期,陸姓大約有25萬余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33%,排在第六十三位。陸姓第一大省是浙江,約占全國陸姓總人口的21%。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江蘇、福建,這四省陸姓大約占陸姓總人口的71%。其次分布于河南、廣西、安徽,這三省的陸姓又集中了19%。全國已初步形成了以江浙贛閩、廣西為中心的兩塊陸姓人口聚集區。
明初時,陸贄在寧波府的一支后人遷回山東,在濟寧西北定居。并在山東多地分居。現分南北二支。南支以居住在濟寧市嘉祥縣馬村鎮南陸村西陸村為中心,分布在濟寧、菏澤、鄆城、魚臺、汶上、滕州、肥城、東平、徐州、商丘、棗莊、臨沂、泰安、濟南等地。北支以梁山戴廟(現屬東平)為中心,分布在陽谷、東平、臺前、聊城、德州等地。
明朝時廣西的陸姓已成為南方中有影響的姓氏。陸姓大約有52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56%,為明朝第三十七大姓。
清朝初進入臺灣。陸姓在臺灣諸姓中,排列較后,據《臺灣省通志·人民志·氏族篇》(盛清沂纂修,由文獻委員會1973年出版,眾文圖書印行)排列為第108位,戶數為439。據《臺灣區百大姓源流簡介》(林添福、何金賜、何欽藤、林金山撰輯,臺灣省名姓淵源研究學會編印,1990年5月出版)書中排列,陸姓在臺灣諸姓中占第94位。據此,陸姓較1973年有明顯增多。該書內還有二則載述:一則稱陸氏族人播遷閩、粵及渡海來臺之資料,未詳;一則載陸姓在臺灣縣市和鄉鎮地區情況,其中在臺灣分布較多之縣市依次為:臺北市、高雄縣、臺北縣、高雄市、宜蘭縣。分布鄉鎮地區依次為:高雄橋頭、臺北市松山區、臺北市大安區、永和市、臺北市古亭區。
在壯族中,陸姓來源有二說。一說是各部落首領在江巖地方集會賜姓,會打鳥的部落從此以壯語(鳥)為姓。另一說是除了從外地遷入帶來的姓以外,主要還有從原始信仰圖騰而發展為姓的,陸姓很可能因古代崇拜鳥之故。
陸,為大土山,亦稱高平之地,泛稱陸地。陸是一會意字,左邊表示很高的意思,右邊示其有土無石。陸人與生活在陸地上的一種名“螽”的昆蟲有關,稱陸螽,陸螽是一種能跳、繁殖力強,又能作食物的昆蟲。陸終氏族是以捕食善跳的這種昆蟲的部落,加之氏族子孫繁衍也確像陸螽那樣眾多,氏族就以陸螽為原始圖騰,同時也成了氏族之名,螽、終同音,而成了陸終氏族。陸終氏族之后出現了陸地名和陸氏族,建立過陸國,最終出現了陸姓。
郡望
吳郡:三國吳寶鼎元年置郡,治所在烏程。此支陸氏為陸通的直系后裔,其開山始祖為西漢時的陸烈。
河南郡:漢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洛陽。
潁川郡:秦王政十七年置郡,治所在禹縣。此支陸氏為吳郡陸氏的分支,其開山始祖為東漢潁川太守陸閎。
平原郡:西漢置郡,治所在平原。
河內郡:楚漢之際置郡,治所在懷縣,西晉移至野王。
荊州郡
樂安郡
堂號
忠烈堂:南宋左丞相陸秀夫
鎮國府三畏堂宗祠
誓死不降元,立益王于福州。元兵殺來的時候,陸秀夫從容拔劍將妻子、兒驅逐下海而死,然后自己也投河自盡。
黜霸堂:漢朝時陸賈跟隨劉邦滅秦建漢。他的口才相當好,兩次出使南越。還曾寫了一本《新語》送給高祖,大意是崇王黜霸。
三畏堂:大清國正一品鎮國將軍、誥封不入八分鎮國公陸韞。雍正朝,“鎮國將軍陸韞卒,上體恤故臣,加封鎮國公,典葬從不入八分之制,世襲。”自此以后,恩封的爵位還有金陵侯、長恩伯(承恩伯)、驍騎二等子。先祖原為宗室封爵第九級,在不入八分鎮國公下,輔國將軍上。 品級為武官正一品。亡故后受皇帝恩典,加封不入八分鎮國公。賜江寧鎮國府一座。“三畏堂”取意“畏天威、畏地怒、畏人心”,表達了上承皇恩天威、中正國法律例、下順民心民意的為官之道,同時也是對陸氏子孫后代的諄諄教誨。
四言通用聯
重要的陸姓楹聯有以下五副:
河北三虎;洛下雙龍。
劍南萬卷;云間二龍。
劍南萬卷(南宋最杰出的詩人陸游,有《劍南詩稿》,存詩近萬首);云間二龍(指陸機、陸云兄弟,時稱“二龍”)。
唐推內相;清著循聲。
鵝湖學派;蓮杜高風。
懷橘歸遺,奇童知孝;夢蓮應兆,才女工詩。
七言通用聯
養心雖若冰將釋;
憂國猶虞火未然(陸游詩句聯)。
身為野老已無責;
路有流民終動心(陸游詩句聯)。
位卑未敢忘憂國;
事定猶須待闔棺(陸游詩句聯)。
萬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曉送流年(陸游詩句聯)。
顧渚一甌春有味;
東風百里雪初晴(清代同治狀元陸潤庠自題聯)。
渴不飲盜泉水;
熱不息惡木陰(西晉文學家陸機《猛虎行》詩聯句)。
玉管漫吹秋月白;
紅牙曾對綺筵新(明代詩人陸圻《與歌者陳郎》詩聯句)。
官無長物唯求實;
家有遺書何用金。
族譜名稱 | 編者 | 編纂時間與方式 | 藏地 | 備注 |
山東濟寧《陸氏族譜》17卷, | 陸忠撰修 | 清乾隆24年(公元1759年)世德堂刻本。 |
|
分南北二支。 |
在乾隆47年(公元1782年)重修 |
|
|
||
道光22年(公元1842年)重修 |
|
|
||
光緒10年(公元1884年)重修 |
|
|
||
光緒26年(公元1900年)重修 |
|
|
||
民國9年(公元1920年)重修 |
|
|
||
公元1951年重修 |
|
|
||
公元1981年重修 |
|
|
||
公元2005年等重修 |
|
|
族譜名稱 | 編者 | 編纂時間與方式 | 藏地 | 備注 |
(江陰)《陸氏世譜》,卷數不詳,現存17冊 | 陸煒纂修 | 清道光14年(公元1834年) |
|
世德堂木活字本 |
(無錫)《陸氏世譜》,卷數不詳 | 編修者不詳 |
|
|
秀野堂木活字本,此外有清同治12年(公元1783年)本,8卷,首1卷,陸熊祥纂修;民國11年(公元1922年)仰賢堂鉛印本,正編90卷首l卷,后編5卷,陸紹云等修;民國37年(公元1948年)仰賢堂鉛印本,126卷,首1卷,陸瑞星等修。 |
(無錫)《陸氏宗譜》,卷數不詳,l冊, | 陸耀明纂修 | 民國18年(公元1929年) |
|
崇本堂木活字本 |
(無錫)《陸氏世譜》,90卷,首1卷,92冊 | 陸大鐫修 | 清同治12年(公元1873年)木刻本 | 河北大學 | 抄本 |
(無錫)《陸氏世譜摘錄》不分卷,5冊 | 陸熊祥錄 | 民國20年(公元1931年) | 歷史所 |
|
(太倉)《平原宗譜》,卷數不詳 | 編修者不詳 | 清乾隆24年(公元1759年) |
|
刻本 |
(吳江)《汾湖陸氏族譜》,不分卷,2冊 | 編修者不詳 |
|
|
近代傳抄本 |
(吳江)《汾湖陸氏世系》不分卷,l冊 | 陸焯輯 | 清咸豐間 |
|
抄寫本 |
(吳江)《陸氏先德錄》l卷 | 陸乃普纂修 | 清同治11年(公元1872年) |
|
羲經堂刻本 |
(吳江)《先德錄續刻》,1卷 | 陸鼎奎輯 | 民國8年(公元1919年) |
|
刻本 |
(吳江)《平原松陵陸氏宗譜》12卷,首l卷, | 陸乃普纂修 | 民國13年(公元1924年) | (歷史所)、(吉林大學) | 刻本 |
(吳江)《松陵陸氏宗譜》12卷,首1卷,末l卷,4冊 | 陸維鈺纂修 | 清道光26年(公元1846年) |
|
抄本 |
(吳江)《陸氏世略》l卷 | 柳棄疾 | 民國8年(公元1919年) |
|
鈔本 |
(武進)《陸氏宗譜》,18卷 | 陸華玉纂修 | 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 |
|
永言堂木活字本 |
(武進)《陸莊陸氏世譜》,29卷,末l卷 | 編修者不詳 | 民國8年(公元1919年) |
|
懷忠堂活字本 |
(武進)《晉陵茅莊陸氏宗譜》8卷,8冊 | 陸南昌纂修 | 清同治國11年(公元1872年) | 歷史所 | 懷忠堂活字本 |
(武進)《樟村陸氏宗譜》16卷 | 陸德秉等修 | 清光緒6年(公元1880年)繼述堂木活字本 | 遼寧圖 | 此外有民國9年(公元1920年)繼述堂木活字本,18卷,陸蘭亭等修。(江蘇常州市圖) |
(武進)《晉陵陸氏宗譜》12卷,12冊 | 陸世法等修 | 民國9年 (公元1920年) | 河北大學 | 本刻本 |
(常州)《白云灣支陸氏匯修宗譜》1卷 | 陸爾雋纂輯 | 清光緒15年(公元1889年) | 江蘇常州市圖 | 懷忠堂木活字本 |
(常州)《下浦陸氏本支浦》16卷,首l卷 | 陸鼎纂修 | 清光緒18年(公元1892年)善慶堂木活字本 |
|
此外有清宣統元年 (公元1909年)善慶堂木活字本,17卷,首1卷,陸鐘英等修。 |
(宜興)《陸氏世譜》,卷數不詳 | 編修者不詳 | 清光緒26年(公元1900年) |
|
仁本堂木活字本 |
(宜興)《陸氏宗譜》,2l卷,首l卷,總編3卷,24冊 | 陸慰望等編 | 民國37年(公元1948年) | 南京圖 | 敦本堂木活字本 |
(昆山)《水東陸氏譜系》,7卷,首l卷,16冊 | 陸宏鐘等修 | 傳抄清乾隆31年(公元1767年)修本 | 上圖、吉林大學 |
|
(昆山)《槎溪陸氏族譜》,不分卷,2冊 | 陸娣纂修 | 清嘉慶6年(公元1801年) | 上圖 | 嘉蔭堂刻本 |
(溧陽)《陽羨溪西陸氏宗譜》21卷,首l卷 | 陸景宣纂修 | 清光緒26年(公元1900年) | 上圖 | 仁本堂木活字本 |
(蘇州)《陸氏葑門支譜》,17卷,首l卷 | 陸錦娘等修 | 清光緒14年(公元1888年) | 上圖、歷史所、南開大學、吉林大學 | 豐裕義莊刻本 |
(蘇州)《陸氏六支家譜》l卷 | 陸啟呆纂修 | 清光緒27年 (公元1901年) | 上圖 | 抄本 |
(蘇州)《平原陸氏支譜》,不分卷 | 陸莊浩等修 | 民國2年(公元1913年) | 上圖 | 石印本 |
(蘇州)《陸氏世譜》,不分卷,l冊 | 申時行等修 | 明 | 江蘇蘇州市吳中區圖 | 抄本 |
(蘇州)《陸氏宗譜》,4卷,4冊 | 楊壬林鈔本 | 清咸豐四年(公元1854年)本 | 哈爾濱師大 |
|
(蘇州)《吳郡陸氏族譜》16卷,首1卷,存卷1、3—7 | 陸嵩纂修 | 清咸豐間抄本 | 江蘇蘇州市圖 |
|
(蘇州)《平原陸氏宗譜》20卷,首1卷,6冊 | 陸增煒等修 | 清光緒32年(公元1906年) | (北圖)、(南開學)、(吉林大學)、(蘇州大學)、(江蘇常州市圖) | 刻本 |
(蘇州)《平原陸氏續修譜略》,不分卷 | 陸街重錄 | 清末摘抄本 | 吉林大學 |
|
(蘇州)《包山后埠支陸費氏支譜》,不分卷,l冊 | 陸費榮等編 | 清道光6年(公元1826年) | 南京大學 | 刻本 |
(江蘇)《陸氏世譜》,卷數不詳,存卷9'—11,44上,46;47; 62;67 | 編修者不1詳 | 清同治間仰賢堂活字本 |
|
此外有民國仰賢堂鉛印本,卷數不詳,存卷9、38、5、58、73、74;陸鳳韶等編(江蘇蘇州市圖) |
(江蘇)《陸氏世譜》126卷,首1卷,存卷首,卷1—6,57 | 陸佐運等修 | 民國37年(公元1948年)仰賢堂鉛印本 | 華中師大 |
|
(鹽城)《陸氏宗譜》7卷 | 陸心齋等修 | 清光緒10年(公元 1884年) | 上圖 | 景忠堂木活字本 |
(淮安)《山陽陸氏族譜》,8卷 | 陸求可等修 | 清康熙25年(公元1686年) | 北圖 | 陸氏思過堂刻本 |
(泰縣)《海陵陸氏族譜》,14卷,首1卷 | 陸恩榮纂修 | 清光緒24年(公元1898年) | 歷史所 | 三德堂活字本 |
族譜名稱 | 編者 | 編纂時間與方式 | 藏地 | 備注 |
(平湖)《陸氏家史》,5卷 | 陸鳴鑾纂修 | 清 |
|
抄本 |
(上虞)《上虞雁埠陸氏宗譜》,6卷 | 陸榮泰纂修 | 民國15年(公元1926年) |
|
兄弟印刷所鉛印本 |
(吳興)《陸氏支譜》,6卷 | 陸積昌纂修 | 清宣統2年(公元1910年) |
|
木活字本 |
(吳興)《陸氏支譜》,不分卷,2冊 | 陸維纂修 | 清道光25年(公元1845年) | 歷史所 | 刻本 |
(吳興)《月河陸氏支譜》,不分卷 | 陸樹堂等修 | 民國25年(公元1936年) | (人民大學)、(遼寧圖)、(南京圖) | 鉛印本 |
(金華)《東陽陸氏宗譜》,卷數不詳 | 編修者不詳 | 明 |
|
木活字本、此外有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木活字本,18卷,首1卷,陸應記等纂修;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木活字本,卷數不詳,陸兆臺等修;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年)木活字本,卷數不詳,陸文煥等修;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木活字本,卷數不詳,陸中華等修: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木活字本,卷數不詳,陸慶培纂修。 |
(金華)《東陽陸氏宗譜續編》,卷數不詳 |
|
光緒24至32年(公元1898—1906年) |
|
木活字本 |
(金華)《東陽陸氏宗譜前編》,卷數不詳 |
|
民國王8年(公元1929年) |
|
木活字本 |
(海寧)《海昌鵬坡陸氏宗譜》30卷,首2卷,20冊 | 陸振之纂修 | 清咸豐4年(公元1854年) |
|
刻本 |
(海寧)《海昌鵬坡陸氏宗譜》30卷,24冊 | 陸鶴翔等修 | 民國3年(公元1914年) | 浙江嘉興市圖 | 希賢祠刻本 |
(紹興)《陸氏族譜》,不分卷 | 陸曾纂修 | 清康熙43年(公元1704年) |
|
世德堂刻本 |
(紹興)《兩溪陸氏家乘》,4卷,4冊 | 陸岳陽纂修 | 乾隆46年(公元1781年) | 人民大學 | 清刻本 |
(紹興)《山陰梅湖陸氏宗譜》,6卷 | 陸遵修纂修 | 民國6年(公元1917年) | 吉林大學 | 中正堂活字本 |
(嘉興)《吳郡陸氏竇巷支世系圖表》,不分卷 | 陸祖谷纂修 | 民國22年(公元1933年) | (江蘇蘇州市圖)、(浙江嘉興市圖) | 石印本 |
(紹興)巜陸氏祖譜>>,不分卷 | 陸加才纂修 |
|
|
|
族譜名稱 | 編者 | 編纂時間與方式 | 藏地 | 備注 |
(上海)《陸氏宗譜》,不分卷 | 陸位纂修 | 清乾隆20年(公元1755年) |
|
寫本 |
(上海)《云間陸氏家乘》4卷,首1卷 | 陸昌耀纂修 | 清道光12年(公元1832年) | 松江抄家物資辦公室 | 刊本 |
(上海)《云間珠溪陸氏譜牒》不分卷,4冊 | 陸修先等修 | 民國13年(公元1924年) | 人大 | 石印本,此外有民國15年(公元1926年)石印本。 |
(上海)《陸氏世系表》不分卷 | 陸詠荃修 | 清光緒25年(公元1899年) | 嘉定縣博 | 稿本 |
(崇明)《陸氏世譜》不分卷 | 清嘉慶4年(公元1799年) |
|
|
行素堂刻本,此外有嘉慶14年(公元1809年)行素堂本,不分卷,陸坤元等修;光緒10年(公元1884年)務本堂刻本,不分卷,陸志銓等修。;光緒14年(公元1888年)刻本,不分卷,陸菊亭纂修,40冊。 |
(崇明)《陸氏大宗世譜》,不分卷 | 陸運濤等修 | 清 |
|
木活字本。此外有民國4年(公元1915年)務本堂刻本,卷數不詳,陸志銓等修。 |
(崇明)《陸氏世譜》 | 纂修者不詳 | 清 |
|
刻本,一冊,殘本,書名據版心題,記事至清道光間。 |
族譜名稱 | 編者 | 編纂時間與方式 | 藏地 | 備注 |
(太湖)《太湖陸氏宗譜》,卷數不詳 | 陸鈺山等修 | 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 |
|
懷橘堂木活字本,此外有民國7年(公元1918年)懷橘堂木活字本,卷數不詳,陸邦彥等修。(歷陽)《陸氏宗譜》,2卷,2冊,陸天錫等修,清光緒31年(公元1905年)雙璧堂木活字本。 |
(潛山)《陸葉氏宗譜》,19卷,首1卷,24冊 | 陸濟川修 | 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 | 人民大學 | 崇本堂活字本 |
(歙縣)《陸氏家譜》,卷數不詳 | 民國26年(公元1937年) |
|
安徽博 | 許承堯校抄本 |
(六安)《陸氏家譜》,40卷 |
|
民國20年(1931)年重編 |
|
|
南方其他地區 | ||||
(湘陰)《羅湘陸氏支譜》 | 陸傳薪等修 |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 |
|
河南堂木活字本 |
(廣東)《陸氏世德記》 | 陸師彥等修 | 清光緒元年(公元1895年) |
|
木活字本 |
(廣西邕寧)《陸氏族譜》,1卷 | 陸仰階纂 | 1949年抄本 | (廣西檔)、(廣西邕寧縣檔) |
|
北方地區 | ||||
(通城)《陸氏宗譜》,6卷,首1卷 | 陸彝典等修 | 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 |
|
以文堂木活字本 |
臺灣所存家譜略述
在中國臺灣也有不少關于陸姓的家譜。由于缺少資料,惜難以作系統和完善的綜述。1983年由臺灣聯合報文化基金會國學文獻館出版《中國族譜序例選刊》(盛清沂主編),內有關于陸姓之部的十余部族譜,可資與國內其他地區族譜作對照和參考:
臺灣所存家譜略述族譜名稱 | 編者 | 編纂時間與方式 | 藏地 | 備注 |
《陸氏世譜》24冊 | 陸浩如等修 | 清乾隆10年(公元1745年) | 江蘇吳興 |
|
《東溪陸氏支譜》4冊 | 陸徵君專修 | 清道光2年(公元1822年) | 浙江杭縣 |
|
《云陽陸氏族譜》18冊 | 陸恒泰修 | 清道光24年(公元1844年) | 江蘇丹陽 |
|
《陸氏世譜》4冊 | 陸行貞續修 | 清同治12年(公元1873年) | 蘇吳江縣 |
|
《開越陸氏世德記》6卷4冊 | 清陸師彥等輯 | 光緒6年(公元1880年) | 廣東 |
|
《包山后阜支陸費支譜》2冊 | 陸文灝等修 | 清光緒2年(公元1876年) | 江蘇吳縣 |
|
《南渡陸氏家譜墓圖》2冊 | 陸鳳翔修 | 清光緒7年(公元1881年) | 浙江杭縣 |
|
《陸氏葑門支譜》18卷12冊 | 陸錦灝重修 | 清光緒14年(公元1888年) | 江蘇吳縣 |
|
《陸莊陸氏世譜》28卷28冊 | 毛羽豐等序 | 清光緒15年(公元1889年) | 江蘇武進 |
|
《陸氏平原宗譜》21卷8冊 | 陸增煒等修 | 清光緒32年(公元1906年) | 江蘇吳縣 |
|
《無錫觀前陸氏世譜》4卷4冊 | 陸鳳周等修 | 民國11年(公元1922年) | 江蘇無錫 |
|
《珠溪陸氏譜牒》11卷4冊 |
|
民國13年(公元1924年)本 | 江蘇松江 |
|
《陸莊陸氏世譜》30卷32冊 | 陸鶴舟等重修 | 民國18年(公元1929年) | 江蘇武進 |
|
《武進下浦陸氏本支譜》26卷13冊 | 陸耀科等修 | 民國21年(公元1932年) | 江蘇武進 |
|
人口分布
陸姓在人群中分布在桂貴海、廣東大部、湖南西南、云南東部、重慶東南角、蘇滬浙、安徽大部、江西東北、福建北部,陸姓一般占當地人口比例在0.42%以上,其中中心地區可達3.7%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3%,居住了大約71%的陸姓人群。在湖南東北部、廣東東端、重慶大部、云南中部、四川東南、贛閩大部、臺灣、湖北東南和西南、安徽西北端、河南東南角、山東東南、遼寧、黑吉西部、內蒙古東部、寧夏大部、甘肅中部,陸姓在當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21%—0.42%之間,其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22.3%,居住了大約21%的陸姓人群。
陸姓在香港各支派及分布情況,沒有詳細的資料。從在香港的陸姓人士來看,不外乎來源于兩方面,一是由中國內地遷居;一是由本埠長大。由內地遷居香港的陸姓著名人士主要活躍在經濟界,其中著名的有陸擎天、陸達兼、陸達權、陸孝佩、陸恭蕙等人。陸姓在澳門出名的有書法篆刻家陸海。
瑤族的姓氏有緣自本身民族起源傳說,也有從四面八方陸續遷入瑤族而出現漢姓的,如廣西南丹縣大瑤寨族中10多個漢族姓中就有陸姓。
據對京族老人的調查和當地文物的考訂,可知京族的祖先是從越南的涂山、春花、宜地、瑞溪等地陸續遷來占,其中陸姓遷來較晚,主要遷入瑤山心島居住區。
布依族的姓與漢族已相同,陸姓也是其中常見的姓。
陸通,陸氏始祖元侯。齊宣王少子,分封于山東平原皈縣陸鄉。因地得姓,被尊為陸氏始祖。
陸賈:陸氏五世祖,西漢著名政治家、辭賦家,他自從漢高祖定天下以后,常作為說客出使諸侯。力主提倡儒學,“行仁義,法先圣”,并輔以黃老的“無為而治”的思想,對漢初政治曾起過較大影響。
陸遜:陸氏23世祖,三國吳國名將,善謀略,出謀擊敗關羽,后火攻大敗劉備,因戰功顯赫而官至丞相。
陸抗:陸氏24世,三國吳國名將,陸遜次子,擊退晉將羊祜進攻,并攻殺叛將西陵督步闡。后拜大司馬、荊州牧。
陸機:陸氏25世,西晉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陸遜之孫,官至河北大都督,后被司馬穎所殺,著有《陸士衡集》。
陸云:西晉著名文學家,陸遜之孫,官至清河內史,與陸機并稱“二陸”,著有《陸士龍集》。
陸德明:(約550-630) 唐蘇州吳人,名元朗,以字顯。善言玄理,通曉經學。歷仕陳、隋,為國子助教。入唐,為秦王府文學館學士,拜國子博士。曾以五六年之力,集漢魏六朝音切二百三十余家,又采諸儒訓詁,辨正異同,考鏡源流,撰成《經典釋文》,開唐人義疏先河》。
陸贄(754年~805年) 唐代政治家,文學家。蘇州嘉興(今屬浙江)人,字敬輿。是中唐時期著名的宰相、卓越的政治家。
陸羽:復州竟陵人,唐代著名的茶道專家,為人詼諧風趣,閉門著述,不愿為官,一度靠做零工維持生計,與女詞人李季蘭友誼頗深。一生的嗜好是喝茶,是當時品茶的最高權威。人稱“茶神”。
陸龜蒙:長洲(今江蘇省蘇州)人,唐代末葉的著名詩人、文學家,與皮日休并稱“皮陸”。陸龜蒙舉進士不第,一度曾做過湖州、蘇州刺史的幕僚,以后就在吳淤江畔的甫里(今吳縣甪直)隱居,一邊賦詩論撰,一邊從事農業。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
陸九淵(1139~1192) ,南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撫州金溪(今屬江西)人。與當時著名的理學家朱熹齊名,史稱“朱陸”。陸九淵是中國“心學”的創始人。被后人稱為“陸子”。
陸秀夫(1236—1279)楚州鹽城長建里(今江蘇建湖建陽鎮)人。“宋末三杰”之一。
陸廣:元代著名畫家,吳人。
陸隴其:平湖人,清代著名學者,與陸世儀并稱“二陸”,學宗程朱,反對王守仁的“致良說”,以“居敬窮理”為主。
陸心源:浙江吳興人,清代藏書家,他收藏了兩百本宋朝的珍善本書,因藏書揚名于天下。著有《潛園總集》。
陸皓東:(1867-1895) 清末廣東香山人,原名中桂,字獻香。初于上海學習電報技術,歷充電報翻譯生、領班。與孫中山組香港興中會機關,謀于廣州起義。因遭告密被捕,不屈遇害。
陸征(徵)祥(1872—1949),上海人,畢業于廣方言館和同文館,隨清朝駐俄、德、奧、荷四國欽差大臣許景澄在駐俄使館任翻譯,此后即一直在外交界服務,成為********代職業外交家。
陸小曼:(1903-1965) 女。江蘇武進人,生于上海。擅繪畫、演京劇,與畫家汪德祖交往甚好。解放后任職上海中國畫院、文史館,兼任市府參事室參事。編有《愛眉小札》,與徐合作《卞昆岡》等。父陸定。
陸定一(1906年~1996年)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9] 。江蘇省無錫人。
陸蠡:(1908-1942) 浙江天臺人。作家。
陸儼少(1909-1993),現代畫家。又名砥,字宛若。上海嘉定人。1927年考入無錫美專學習,同年從王同愈學習詩文、書法;次年師從馮超然學畫,并結識吳湖帆,遍游南北勝地。1956年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1962年起兼課于浙江美術學院,1980年在該院正式執教,并任浙江畫院院長。
陸國強:1934年3月生,復旦大學首席教授、外文系英語語言文學博士生導師。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審組成員、全國高等院校外語指導委員會委員、復旦大學外文系主任、校學術委員會委員。1991年列入英國劍橋傳記中心出版的《名人錄》。
陸樹銘,影視演員。1992年在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扮演關羽走紅。
陸川(1971年2月8日—),生于新疆奎屯,籍貫江蘇海門,中國著名電影導演、編劇、制片人。中國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之一。
陸詩雨:影視演員,導演。1974年出生于嘉祥縣馬村鎮南陸村。1997年,參加瓊瑤的《還珠格格》劇組,飾演柳青而一舉成名。
陸毅,1976年1月6日出生于上海市黃浦區,祖籍浙江寧波,中國大陸著名男演員、歌手